物理八年级知识点(精选3篇)
物理八年级知识点(精选3篇)
物理八年级知识点要怎么写,才更标准规范?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,参考优秀的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,下面分享【物理八年级知识点】相关方法经验,供你参考借鉴。
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大全
以下是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总结:
1.温度: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。
2.摄氏温度:常用的温度单位叫摄氏度(℃)。
3.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:液体的热胀冷缩。
4.温度计的使用方法:使用温度计前,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,所要测的物体温度是否超出了它的量程。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,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,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或容器壁。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,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。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,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。
5.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。晶体有固定的熔点,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,温度保持不变。非晶体没有熔点,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,温度逐渐升高。
6.熔化: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。
7.凝固: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。
8.熔点:晶体熔化时的温度。
9.沸点:液体沸腾时的温度。
10.升华: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。
11.凝华: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。
12.汽化(蒸发):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。汽化(蒸发)吸热。
13.液化: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。液化放热。
14.升华现象:吸热过程;凝华是放热过程;汽化是吸热过程,汽化要增大溶剂(如:夏天湿衣服晾干、樟脑球变小等)
15.液化: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。液化放热。
16.沸点:液体沸腾时的温度。
17.液体沸腾的条件:温度达到沸点,并继续吸热。
18.液化的两种方法:
(1)压缩体积:增大压强,减小气压会使气体液化。
(2)降低温度: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。
19.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:液体的温度、液体的表面积、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。
20.蒸发: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。蒸发吸热。
21.凝重的霜: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。
22.液化石油气: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,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。
23.夏天扇扇子,人感觉凉爽,因为蒸发吸热。
24.寒冷的冬天,人们呼出的是“白气”,而不是“白烟”,因为白烟是热气,用嘴吹出的也是热气,呼出的热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,形成的小水滴。
25.体温计与一般温度计的不同点:
(1)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。
(2)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。
(3)体温计里装的是水银。
26.家庭电路主要由进户线、电能表、总开关、保险丝、开关、用电器、插座等组成。
27.三线插头:接地线。
28.三孔插座:左零右火上接地。
29.测电笔: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。
30.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:电路发生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。
31.家庭电路中电压是220V。
32.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溶剂。
33.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。
34.水的密度是最大的。
35.酸、碱、盐溶解性强弱,通常用“化合价”来表示。
36.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: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。
37.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。
38.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。
39.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。
40.速度的物理意义: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。
41.速度的单位:米/秒;千米/小时。
42.光的色散: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。
43.物体由红变绿再由绿变蓝的过程。
44.混合物:两种或
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归纳
以下是初二物理知识点:
1.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,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:
(1)明确刻度尺的量程、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;
(2)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,有刻度线的一端对准被测物体;
(3)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,在精确测量时,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。
2.速度的物理意义: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。
3.速度的定义:在匀速直线运动中,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。
4.速度的公式:v=s/t,其中v表示速度,s表示路程,t表示时间。
5.功率的概念: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。
6.功率的定义:在机械功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。
7.功率的公式:P=W/t,其中P表示功率,W表示功,t表示时间。
8.液体压强:
(1)产生原因: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,且具有流动性。
(2)液体压强特点: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,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,在同一深度,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。
(3)液体压强公式:p=ρgh,其中p表示压强,ρ表示密度,g表示重力加速度,h表示深度。
9.大气压强:
(1)产生原因:由于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。
(2)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:马德堡半球实验。
(3)测量大气压存在的实验:托里拆利实验。
(4)气压的数值变化: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。
10.浮力:
(1)定义:浸在液体(或气体)中的物体受到液体(或气体)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。
(2)浮力产生的原因:由于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不相等(压力差向下)。
(3)浮力计算公式:F浮=G排液=ρ液gV排,(G排液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,m排液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质量,ρ液表示液体密度,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,即它表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。)
以上就是初二物理的一些知识点,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汇总
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知识点:
1.测量长度的时间,一般用刻度尺,特殊情况下用其他工具。测量工具的选择原则:能测量准确的大小。
2.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(刻度线的端点叫刻度尺的刻度,刻度尺的分度值):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(分度值)由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决定,一次测量值是否需要估读要看所测数据的末位数字。
3.刻度尺的使用规则:
(1)要会选:刻度尺的选择要根据测量的需要,尽量使测量方便,而且要符合测量要求。
(2)要会放: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,刻尺零刻度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。
(3)要会看:刻度尺的刻度线要正对眼睛,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。
(4)要会读: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线,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(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决定)。
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知识点,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。